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协会《上海医药》杂志召开窄治疗指数药物管理学术研讨会
来源: | 作者:shppanet | 发布时间 :2021-11-18 | 4042 次浏览: | 分享到:

1026日,在医保、医疗、医药三方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医药》编辑部组织召开了窄治疗指数药物管理学术研讨会,本着“让药品的生产、遴选、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的宗旨,通过“三医联动”的方式,搭建产学研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后续研究工作梳理思路。国家药典委化学药品标准处李慧义处长、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龚波处长、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陈桂良主任、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夷征宇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会议由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医药》副总编肇晖主持。

NTIDs一般是指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微小变化即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或严重不良反应,进而危及生命,或者导致永久或严重的残疾或功能丧失的药物(如华法林、地高辛、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卡马西平、左甲状腺素等)。鉴于此类高风险品种的特殊管理要求,协会及其主办的《上海医药》杂志,自2019年初开始持续关注此类药物的特殊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先后发布了学术文献《窄治疗指数药物的多样性及安全用药建议》《窄治疗指数药物安全性的再认识》、团体标准《窄治疗指数药物质量评价及标准制订的通用技术要求》,并于2020年底在上海医保局、卫健委和药监局的指导下,经行业各界大力支持,邀请了全国9省市的30余位专家,共同编撰出版了国内首部《窄治疗指数药物文献汇编》,首次提出了《部分窄治疗指数药物目录》,得到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

夷征宇代表协会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表示由衷感谢。肇晖进行了引导发言,向各参会专家介绍了协会及《上海医药》知识服务平台开展NTIDs研究的背景和进展情况。

龚波处长分享了《国家集采药品协议期满后接续工作的地方实践及问题思考》,总结回顾了5批集采的实践成果,并对地方接续工作进行深入思考,特别对于集采品种的精细化管理,提出要“‘善待’每个品种”。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化药部部长张景辰博士分享了《窄治疗指数药物质量标准制订研究进展》,介绍了NTIDs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进展,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复旦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系主任相小强教授分享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引导的华法林质量标准研究》,介绍了PBPK(生理药动)模型在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并以华法林为例,介绍了这一模型的应用实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陈志东副主任药师分享了《窄治疗指数药物的安全性与替换使用》,结合NTIDs的国际药事管理规则,对药品的遴选使用提出建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李晓宇博士分享了《窄治疗指数药物临床监测特征与患者预后》,重点分析了NTIDs的临床监测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北京诺道认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高飞博士分享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指导下窄治疗指数药物的个体化应用》,介绍了应用人工智能方法辅助精准用药的模型和实施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丁晶教授分享了《窄治疗指数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合理使用》。神经系统用药特别是抗癫痫治疗中,很多药物都属于NTIDs。丁教授以点带面,介绍了此类药物临床使用的特点和药物治疗管理的难点。

结合各位专家主题发言内容,全体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发言的专家有国家药典委化学药品标准处李慧义处长、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化药室 乐健主任、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科终身名誉主任黄仲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药剂科宋钟娟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翟青主任、上海瑞金医院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中心王祥慧教授、上海仁济医院肝移植科薛峰教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临床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王瑞平主任、上海仁济医院药剂科顾智淳副主任药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刘班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医疗数据标准化研究中心王子涛研究员、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林海研究员、阿斯利康肿瘤事业部林毅楠总监、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药物研究所孙宁云所长、复旦复华新药研发部马国宏副主任等。

最后,陈桂良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陈主任强调药品管理的核心原则是要保证安全、有效、可及,这也是此次会议的讨论重点,多方参与、社会共治的讨论很有意义,对于NTIDs的安全性要格外引起行业关注,希望这方面的研究持续深入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