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日前公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9.73 亿元,同比增长14.72%,归母净利润44.84 亿元,同比增长24.49%,扣非净利润35.45 亿元,同比增长8.1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9.25 亿元,同比下降43.73%。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557.35 亿元,同比增长4.85%,归母净利润9.16 亿元,同比下降20.94 %,扣非净利润9.94 亿元,同比下降7.79 %。
上海医药第三季度业绩出现单季下滑,主要是工业部分品种集采及丹参酮谈判进医保目录降价影响,且三季度有疫情冲击。分板块来看,商业实现收入1421.86 亿元,同比增长15.64%,相对19Q3增长15.66%;医药工业实现收入187.87 亿元,同比增长8.16%,相对19Q3 增长6.25%。利润端非经收益主要来自于上药云健康投资收益,扣除后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45 亿,同比增长8.14%;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参股企业贡献利润分别为20.82、16.79、7.6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04%、1.90%和下降1.94%,相对19Q3分别同比增长36.44%、9.03%和下降4.35%;商业增长较好,主要得益于公司这几年在进口药品总代业务的持续突破、以及疫苗器械等高毛利业务的持续增长,工业增速较低主要是受带量采购品种销售减少、以及抗生素类产品因疫情影响销售减少。
公司国企改革进程继续完善,8 月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通过非公开发行A 股方案,拟引入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深度参与公司治理与运营,如顺利完成,将有利于公司经营机制转变,释放改革红利。
前三季度公司进一步加快创新转型,研发费用投入13.67 亿元,同比增长31.38%,占工业销售收入的7.28%。10 月份公司陆续完成新药管线的商业开发3 项:(1)首单License out 落地:沪亚生物与上海医药达成协议,以最高不超过 2.925 亿美元的付款另加 3-6%的销售提成,获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 SPH6162 在中国区域外的独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授权及再许可权。(2)切入中国百亿抑酸市场:公司以不超过人民币 6.9 亿元的交易金额取得贵州生诺新型抑酸剂 X842 项目原料药及制剂在中国区域的独家委托生产和工业销售权。(3)引进益生菌新药:公司取得韩国 KoBioLabs 公司两款益生菌新药 KBL697 和 KBL693 项目在中国区研发、生产、销售及再许可权。三季度医药工业研发项目在药物临床试验方面有多项突破,公司阶段性成果丰富,经营亮点突出,未来将是公司医药工业新的增长点。